声音开关

语速

放大

缩小

鼠标样式

大字幕

重置

退出服务

首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
首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

社区里的“跳蚤江湖”

稿件来源:固原日报 发布时间: 2025-08-22 10:46

  孩子们在交易。

  傍晚六点,社区的金叶复叶槭下,8岁的林小夏把绘本、玩偶和旧文具整齐码放在石桌上。头上扎着的彩色发圈在阳光下晃眼,她攥着用马克笔写的“大甩卖”纸牌,等待第一位“顾客”。这是她第三次出摊,也是原州区古雁街道雁岭社区夏日里最热闹的“跳蚤江湖”开场时间。

  石桌上,泛黄的《米小圈上学记》挨着崭新的泡泡机,掉漆的塑料发卡和未拆封的盲盒并肩。5岁的航航举着皱巴巴的5元纸币,在摊位间逡巡。他盯着林小夏手中的奥特曼卡牌,又瞅向对面男孩拿的变形金刚,最终用3颗玻璃弹珠,换来一只屁股掉毛的拉布布——那是他眼中“最厉害的交易”。

  在成年人看来,这些不过是孩子们玩腻了的旧物:绘本缺页、玩偶掉毛、文具褪色。但在孩子眼里,这是一场“寻宝”。10岁的阿凯把四驱车卖给邻居弟弟时,特意留下备用电池:“这个能让它跑得更快,就像我以前玩的时候一样。”旧物脱离原主,成为新的主人的玩具。

  “阿姨,这个发圈两块钱,买二送一!”林小夏向路过的住户推销,攥着硬币的手心沁出汗来。她原本是怯生生的性子,第一次出摊时,连喊价都要拽着妈妈衣角。如今,为了把闲置的手工发卡卖出去,她学会用“买一赠一”吆喝,和“顾客”讨价还价时,眼睛笑成月牙,却把价格咬得死死的。

  交易场也是“社交修罗场”。7岁的丹阳因玩具车定价和买家起了争执,小脸涨得通红:“这是我爸爸送我的,不能低于5块。”在妈妈的劝导下,他终于明白“价值”不只是情感,还关乎供需。当最后以3块钱成交时,丹阳接过买家递来的钱时嘟囔:“你喜欢就好。”

  旧物里的岁月,在代际间悄然对话。58岁的李阿姨翻出一纸箱旧物,里面是孙女用过的绘本和毛绒兔子。绘本页角卷了边,兔子耳朵磨掉了绒毛,却都用塑料袋仔细裹着。她刚把箱子摆好,就被几个孩子围住。“阿姨,这本《恐龙大冒险》能卖给我吗?”二年级的乐乐举着绘本眼睛发亮:“我们班同学最近都在讲恐龙故事,这个封面的书我从没见过呢。”

  退休教师王爷爷摆了一摞旧课本,90后妈妈驻足翻看,指着泛黄的《少年闰土》给孩子讲:“妈妈小时候,也读过这篇文章。”旧课本的油墨香里,过去与当下悄然重叠,成了连接岁月的桥。

  夕阳漫过石桌时,小摊贩们开始收摊。林小夏数着硬币,收获17元,她打算给妈妈买支护手霜——上周她看见妈妈的护手霜快用光了。航航抱着屁股掉毛的拉布布跑远,阿凯把新换到的漫画塞进书包,约定下周交换“新货”。

  旧物被装进不同书包,带走的不只是物件,还有某个午后的笑闹、一场关于价格的讨论,或是一段被唤醒的旧时光。当石桌恢复空旷,晚风卷走最后一声“大甩卖”,那些散落在交易里的童真、成长与岁月共鸣,正悄悄浸润这个社区的日常,成为钢筋水泥间最柔软的注脚。

  “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旧物交易,而是平凡日子里被激活的生活剧场。孩子在这里触摸‘取舍’与‘分享’,成年人在旧物里打捞岁月。”社区党支部书记丁存琴说。

  当暮色笼罩小区,跳蚤市场留下的,是比交易更珍贵的——人与人、过去与现在,在烟火里碰撞出的温度。(记者 马 强 文/图)